全志科技专题报告SoC龙头平台化发展,乘

北京湿疹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622/9092833.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亚前海证券,王刚)

1.全志科技:国内SoC龙头,乘风AIoT黄金赛道

1.1.AIoT领域多点布局,成功跨越“一代拳王”

平板电脑SoC起家,产品服务逐渐丰富。全志科技(AllwinnerTechnology)年成立于珠海,年登陆A股创业板,是智能应用处理器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设计厂商,主要为客户提供系统级的超大规模数模混合SoC、智能电源管理芯片、无线互联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以及相应的智能软硬件研究与技术开发服务。公司在成立初期以高清视频、模拟芯片、网络应用为重点发展方向,致力于自主研发核心IP。年公司发布了第一代电源管理芯片AXP,年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年公司发布第一代平板电脑处理器A10,年公司发布高清硬解码平板A系列芯片。-年期间安卓平板电脑高速发展,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产品性能优势,在年一举拿下安卓平板处理器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

布局AIoT等领域,成功跨越半导体设计“一代拳王”。年以来,全志科技逐渐建成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陆续推出多系列产品,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公司秉承“通过价值创新,提升生活品质”的使命,积极在智能硬件、智能车载、智慧视觉、智慧大屏、AIoT等应用市场积极布局。产品广泛适用于智能硬件、平板电脑、智能家电、车联网、扫地机器人、虚拟现实、网络机顶盒以及电源模拟器件、无线通信模组、智能物联网等多个产品领域。目前公司产品系列包括:安卓平板电脑产品线A系列、多媒体处理器解码应用F系列、OTT家庭娱乐H系列、智能语音交互等智能硬件R系列、智能车载处理器T系列、专业视像应用V系列、无人机/扫地机/VR解决方案X系列。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管理、研发体系的不断完善,产品品类的不断丰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公司有能力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力,目前已经跨越了半导体设计公司在发展初期“一代拳王”的发展阶段。

围绕大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全志科技经过十多年的产业建设,积累了数量众多的合作伙伴,通过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增强了产业互联。公司技术合作伙伴包括Google、Microsoft、ARM以及台积电等国际大厂,ODMS合作伙伴包括Foxconn、比亚迪、PEGATRON等知名厂商。同时,全志科技与小米、百度、科大讯飞、美的、石头科技等客户开展深度合作。在智能终端领域,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石头科技扫地机以及美的智能空调搭载R系列产品,科大讯飞翻译笔搭载V系列产品,腾讯企鹅极光盒子搭载H系列产品;在无线通信领域,小谷智慧点读笔搭载XR系列芯片;在智能语音交互领域,小度在家搭载AC系列芯片。

1.2.股权结构较分散,期权激励核心骨干

公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实际控制人空置。年上半年公司第一股东为张建辉,持股9.27%,实控人暂无。李龙生为公司现任总经理。根据年半年报,共有4名股东持股超过3%,持股较为分散,前十名股东之间不存在其他关联关系,且不存在一致行动人的情况,且不存在大股东操作董事会、股东大会及财务经营决策问题。

珠海全志科技有限公司共有6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深圳芯智汇、西安全志科技、珠海全胜科技、深圳全志在线、广州芯之联以及年6月成立的上海全志芯科技,并且参与投资多家企业。

多期股权激励,与核心骨干共谋发展。全志科技分别于、实施两次三批股权激励,与公司核心骨干成员共享公司发展红利。年开展两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合计万股,不超过人,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公司稳定发展,建立公司与员工的利益共享机制,留住和吸引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

1.3.围绕MANS路线,坚持“SoC+”和“智能大视频”行业定位

围绕MANS战略路线全面布局大视频。MANS战略意味着全志科技从多媒体M(Multimedia)、模拟A(Analog)、网络N(Network)、服务S(Service)等几个不同维度全面拥抱大视频战略,公司在行业定位上坚持以“SoC+”与“智能大视频”为核心,秉持一体化、完整化的产品交付和客户至上的服务态度,将“技术竞争力领先”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一方面在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等技术方面不断精进,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和提升技术平台的构建能力和规划能力,为客户打造完整、稳定、可快速量产的产品包。

智能硬件领域,拓展多品类全方位智能硬件产品。

(1)智能音箱:公司在国内智能音箱市场多元化布局,在国内市场占据头部地位。智能音箱产品的生态成熟,同时带动了智能家电、语音面板等市场产品的规模量产。公司在智能音箱领域推出的R系列产品与品牌客户绑定,销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在中高端产品开发方面也积极与品牌客户合作,未来产品品类有望进一步拓展。

(2)扫地机器人:目前第三代扫地机器人逐渐占据市场,需求量加速增长。公司扫地机器人产品围绕激光,视觉,ToF等品类持续加码,新品类产品逐渐打入市场,占据重要市场位置及同时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3)智能家电:在家居智能化及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公司与家电龙头企业展开充分合作,系列产品已大规模量产。在家电智能语音及图像屏显、无线音频等市场,公司的WiFi+MCU无线产品得到市场充分认可,销量保持稳定增长;WiFi/BTCombo射频芯片完成了公司SoC全面配套;新一代WiFi+BLEMCU产品实现了大客户量产,其低功耗性能优势使得该产品在IoT领域获得良好市场反应。

(4)智能视觉:智能视觉领域实现量产超千万颗。公司发布的新一代专用AI视觉处理芯片全面落地,通过持续优化智能AI及软件开发套件,与行业知名大客户深度合作,已在智能扫描翻译笔、智能摄像机、多路智能记录仪,人脸识别门禁等细分领域获得突破,得到市场及客户的一致认可。据公司年报披露,公司新一代专用AI视觉处理芯片量产已超千万颗。

智能车载及工业领域,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加速智能化产品落地。(1)智能车载:产品覆盖了智能车载多媒体、智能仪表、流媒体后视镜、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前装市场,在乘用车方面,长安、上汽、一汽多款车型搭载T系列车规芯片大批量上市,T系列前装年出货量已超过百万颗。在商用车方面,公司推出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覆盖两客一危和营运车辆,保障安全运营。(2)工业:公司凭借产品技术和质量多年积累和沉淀,针对工业智能化领域快速落地和国产替代的需求,在共享设备、通行设备和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实现产品大批量落地,提高国产化比例,助力智慧城市及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OTT领域,新产品助力海外市场拓展。OTT、IPTV、投屏方案、投影方案以及智慧显示方案等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围绕“超高清、高画质、高品质、高性价比”方面进行技术深耕和产品多样化布局,推出的新一代6K超高清视频解码芯片,集成了公司专有的画质优化引擎Smartcolor。该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消费级解码市场,并已在国内外标杆客户顺利完成量产。在稳固国内零售市场的情况下,实现了海外市场份额的高速增长。

通用平板领域,市场需求逐渐恢复。在全球疫情下,远程办公、在线网课以及在线娱乐等应用需求持续拉动消费者对于平板电脑的需求,促进了平板市场快速恢复,根据年年报披露,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平板芯片A/A,性能实现大幅提升并顺利量产,市场反应良好。

1.4.受益于平台化发展多点开花,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1.4.1.平台化布局显成效,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积极布局多元化产品、技术平台。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整可靠高效的产品组合,因此持续对技术平台的建设和规划进行针对性完善,提升SoC设计技术平台、软件开发技术平台、板级设计技术平台等平台的垂直整合及横向拓展能力。在芯片设计层面,搭建了兼容不同核数、不同算力、不同应用需求的SoC设计技术平台;在系统设计层面,形成了信号和电源完整性、热设计、可制造性设计的板级设计技术平台;在基础软件层面,具备了基于RTOS、Linux、Android三类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技术平台;在应用层面,积累了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平台。

平台化转型跨越“一代拳王”,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年底公司推出平板电脑芯片A10,得益于平板电脑市场的高速增长,公司、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安卓平板电脑处理器市场销量第一,在年实现营收峰值,达到16.5亿元。年之后,随着平板电脑市场逐渐见顶,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在OTT、智能车载等智能化领域开展布局,成功转型助力公司近三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实现三连增。年营业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3%,-年年复合增长率5%;年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52%。年上半年,受益于公司平台化布局以及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公司业绩大幅增长,营业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75.07%,环比增长9.18%;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79.07%。

智能终端应用处理器芯片收入占比超7成,引领公司营收增长。从各业务贡献营收比重来看,年公司智能终端处理器芯片营收11.32亿元,同比增长15%,占比75%。其次是无线通信产品和智能电源管理芯片,分别实现营收1.45亿元和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和下降14%,占比分别为10%和9%。

产品种类增多,营收结构不断优化。全志科技营收结构从年的单一产品为主,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与布局,成功实现平台化转型,目前公司主营构成还包括智能硬件、OTT、车载等各类产品。

1.4.2.Q2毛利率、净利率大幅增长,全面领先同业

年上半年毛利率达37%,净利率涨至23%。毛利率方面,年,公司毛利率达到41%,为近五年高点,随后毛利率开始下滑,H1公司毛利率上升至至37%,净利率方面,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达到23%的高点,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我们认为下半年随着公司将上游涨价因素逐步传递到下游,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Q2全志科技毛利率、净利率大幅增长,超越瑞芯微、晶晨股份。年二季度,毛利率方面,全志科技为43.29%,较一季度30.28%大幅增长13.01pcts,反超同业企业瑞芯微、晶晨股份。净利率方面,全志科技为28.53%,较一季度17.21%大幅增长11.32pcts,超越瑞芯微,继续拉大与晶晨股份的差距。

年上半年全志科技年化ROE达20.17%,高于晶晨股份,与瑞芯微差距缩小。年上半年全志科技年化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20.17%,较年的9.05%大幅增长。晶晨股份年化ROE为16.27%,瑞芯微年化ROE为22.86%,全志科技年化ROE高于晶晨股份,与瑞芯微的差距较年相差7.04%缩小至相差2.69%。

1.5.与阿里平头哥合作,发布量产RISC-V应用处理器

全志科技携手阿里平头哥开发RISC-V生态。年8月全志科技宣布与阿里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合作,发布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的战略合作框架,致力于从指令集到IP、芯片、产品打造一条安全可靠的处理器技术供应链。

开源RISC-V赋能产品多样性。当前,全球CPU指令集架构主要有x86(复杂指令集)、ARM(精简指令集)、RICS-V(精简指令集)、MIPS(精简指令集)。其中x86是复杂指令集,其余三种为精简指令集。RISC-V是目前唯一的开源指令集,其他指令集为封闭或者授权式运作。RISC-V在整体设计上具备开放性、先进性、标准化、模块化、可扩展等特征,使其在面向DSA(专用领域处理器架构)设计上具有天然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AIoT时代各个领域的差异化需求,从而赋能产品多样性。

年4月,全志科技发布首颗RISC-V应用处理器。全志科技宣布推出「D1」处理器,其是全球首颗量产的搭载平头哥玄铁RISC-V的应用处理器,为万物互联AIoT时代提供了新的智能关键芯片。

为AIoT时代而生。「D1」芯片从底层性能和规格设计上高度契合AIoT时代海量的场景需求,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商显、智能家电、智能办公等多个领域市场。并且「D1」芯片开源、开放、高效的特性为AIoT多种差异化应用的诞生,提供了稳定的技术支撑和可持续性,满足了用户对于技术供应链自主可靠的长期需求,并为未来定制化产品提供发展空间。

2.AIoT市场风口已至,智能硬件、车载进入高速发展期

智能物联网(AIoT)是人工智能技术(AI)与物联网(IoT)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技术层面,人工智能(AI)提供物联网感知与识别能力,物联网(IoT)为人工智能提供训练算法的数据。在智能物联网(AIoT)领域,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类信息,在终端设备、边缘域或云中心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

年AIoT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年CAGR达28%。全球AIoT市场方面,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8亿美元,预计到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65%。中国AIoT市场方面,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超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49%。按此数据测算,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将达到约24%。

政策支持助力AIoT相关产业高速发展。年4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覆盖范围,其中包括多个AIoT相关领域: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发布,建议中坚定表明科技创新、产业链国产化的发展理念,将推动中国较薄弱的底层技术发展,促进中国AIoT产业补上芯片、操作系统等短板,为国内相关行业带来快速发展机会。“新基建”及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将吸引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注入AIoT相关产业,带动行业高速发展。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首次反超非物联网连接数。从连接数量来看,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达到亿个,同比增长17%,并且年物联网连接数量首次超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非物联网连接数量。预计到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亿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4%。

-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CAGR为24%。据艾瑞咨询数据,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达到67.2亿个,同比增长32%。预计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增长放缓,到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亿个,同比增长8%。年-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4%。

消费物联网占据先发优势,-年中国消费物联网连接数CAGR为9.2%。消费物联网指消费者个人或家庭应用的物联网终端构成的互联网络。消费物联网受众群体众多,用户需求相对单一,技术较为成熟、产品种类丰富等特点使得消费物联网得到率先发展,占据先发优势。面向消费者群体的物联网应用如智慧音箱、智能锁等智慧家居产品占据当前主要的连接数量。但未来产业物联网将成为增长主体,智慧工业、智慧交通、健康智慧将成为增长较快的领域。根据GSMA数据,年中国消费物联网连接数20亿,预计年将达到31亿,年复合增长率9.2%。

2.1.智能硬件:空间大增速高,应用场景包罗万象

2.1.1.智能家居:未来几年增速领跑AIoT各领域,全屋智能引领多品类全面发展

-年全球市场规模CAGR达21.35%。全球范围来看,根据Statista数据,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29%,预计到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将达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35%。从各细分品类市场未来增速来看,根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智能家居将多品类加速发展,该市场将成为接下来几年出货量增速最快的领域。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快速增长,-年CAGR达到23.27%。据艾媒咨询数据,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亿元,预计年将达到亿元,年将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27%。

一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7.7%。据IDC数据,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为万台,同比增长27.7%,相较于去年同期出现了明显反弹。其中智能家电、智能音箱、家庭安全监控以及智能照明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同时IDC预计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2.5亿台,同比增长21.1%。

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小米、华为引领全屋智能。以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随着AIoT产业的更加成熟,智能家居正逐步从碎片化单品朝全屋智能、空间智能的方向迈进。目前国内布局全屋智能的领先企业当属小米和华为。小米方面,目前公司已经推出多款高端智能家居产品,根据年一季报数据,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3.51亿,此后计划会在全屋智能领域继续进行系统性推进。而华为方面,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开始发力,在今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推出1+2+N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1=全屋AI、2=PLC+WiFi6+、N=鸿蒙智联生态)

智能家居领域,智能音箱核心地位突显。从未来趋势来看,智能家居将多方位发展。智能音箱将为智能家居提供场景控制、温度控制、灯光控制、电器控制等多样化功能。随着5G技术与AI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智能音箱伴随消费者对高质量智慧生活的追求不断进入大众家庭生活中,智能音箱产品在智能家居领域中核心地位逐步显现。同时智能照明、安防等碎片化设备正在快速崛起,并将交互方式向视觉和传感等方向延伸。未来智能家居将更加注重数据隐私性,同时对算力提出更高需求。此外家庭交互中心会向大屏化和语音化发展。

2.1.2.智能音箱:全球市场CAGR超20%,国内市场三强争霸格局已现

-年全球市场智能音箱销量CAGR达到20.5%。根据Omdia数据,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1.36亿台,同比增长近40%。据预测,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将达到3.4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5%。

中国智能音箱销量未来两年将持续增长。根据IDC数据,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将达到万台,同比增长14%;预计到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将达到亿台,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74%。

始于海外,科技巨头争相布局。智能音箱的发展始于年,亚马逊在年底发布Echo,占据美国主流市场,智能音箱逐渐成为市场热点。谷歌在年11月正式发售GoogleHome;年三星和微软联合推出Skype通话的Invoke,苹果也在同年发布基于IOS生态系统的HomePod。

中国市场“百箱争霸”到“三强争霸”。在中国智能音箱领域,京东为其中的先行者,年京东联合科大讯飞发布叮咚智能音箱。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进入“百箱争霸”,国内互联网大厂BAT和手机大厂小米等纷纷入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小度音箱、小米的小爱同学等众多智能音箱产品。其中,阿里、百度、小米三家企业在智能音箱领域逐渐脱颖而出,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由“百箱争霸”逐步过渡至“三强争霸”的格局。据IDC数据,年中国带屏智能音箱市场百度市场份额高达63.4%,阿里巴巴占据18.9%,小米占据17.3%。据Canalys数据,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各品牌保有量方面,天猫精灵市场份额42%,小爱占据25%,小度占据23%,三家合计占比达到90%。

2.1.3.泛安防:应用场景层出不穷,多样化市场迎新机遇

“泛安防”时代到来,多样化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本用途单一的安防产品功能越来越丰富,目前可覆盖包括社区安防、交通安全、工程建设等不同领域。安防产业从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bk/115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