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园24小时睁眼即长征,没时间生活
如果要选最能代表“深圳梦”的地方,科技园一定当之无愧。
不仅是因为这里坐落着如腾讯、迈瑞、中兴、大疆等深圳创业者们白手起家的民企巨头,更是因为这里有着无数带着梦想前仆后继的奋斗者们。
在今年的疫情中,这些扛着电脑上下班的科技园精英们,更是登上热搜,成就了深圳人“卖命”的代名词。
然而在科技园的夹缝里,这些看似年薪数十万的“成功人士”,其实并没有那么“光鲜”。
每天一睁眼,就是“长征”
假如你在科技园上班,每天一睁眼,大概率就是一场“长征”——
不管你是沿着地铁线住到坪洲固戍,还是乘坐公交住在龙华,亦或是开车奔驰在北环滨河上,大概率你每天的通勤时间至少需要近3个小时。
穿越大半个深圳去打工,这是在科技园上班最无奈的现状。除非,你就住在科技园。
在刘宇正式入职企鹅不久,直属领导曾建议他在科技园租房。最后,精打细算的他选择了远在数十公里外,地铁直达的固戍。原本还暗自庆幸自己租对了房子的他,没有一个月就后悔了。
(坪洲站台图源:微博“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
每天早上7点多,刘宇便要顶着烈日排队进地铁口。这个过程至少也要20分钟以上,而当他们从车厢里宛如沙丁鱼群一般,被一股又一股的人浪推出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小时。
等刘宇带着湿透的T恤气喘吁吁地赶到办公室时,那些住在科技园的同事,比他多睡半个小时,已经到饭堂吃了个早餐回来了。
这只是“科技园长征”的一半。这里向来以加班强度著称。晚上10点以后,林立的高楼群依旧灯火通明。在这里坐最后一班地铁,永远不会孤单。
企鹅的班车晚上9点半停运,一般高峰期也要等上4、5趟才能上车。虽然说22点过后,他们打车回家可以报销,但在科技园,22点到24点才是打车的晚高峰,很多次他11点左右下班,软件上显示:
前面排队超过人....
习以为常之后,他便会在下班前提前近一个小时开始叫车,而每天晚上他睡得最香的时间,往往是在网约车上那疲惫的40多分钟“葛优躺”。
房租上省下来的钱,原来是以时间为代价。刘宇听说,曾经有科技园程序员加班后无车可用,走路2个小时走回家,洗个澡吃个早餐,赶地铁上班。
在凌晨的科技园,大家往往用最后的力气,维持着应有的体面。
科技园,不配有生活
科技园不配有生活。
工作5年,从小县城出来的沈力一直保持着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节奏,研发压力、KPI考核、同事间的内卷式竞争,几乎掏空了他的身心。远超的工作强度之下,休息时间尤为珍贵。
为了节省通勤时间,沈力与妻子已经在科技园附近的凯丽花园住了3年,一间20平方米不到的单间,老旧无光,没有厨房,房租每年都会涨。
虽然年薪早已超过50万,但用他们说的,就是“吃二三十块的普通盒饭,住在几千块还是巴掌大的房间”。他们计算过,如果要在附近租一套30平以上的精装公寓,租金大概要元,甚至更高。
不知道是不是默契,他们俩个都没有把那个逼仄的空间当成是“家”。在他们的聊天记录里,基本上下班不说“回家”,而是说“回住的地方”。
也许,那里跟他们所想象中的“家”,相差甚远。
在深圳的这五年,沈力他们一共搬了3次家,其中2次是房东突然说:“我要卖房子了,你这个月搬走吧。”
对于沈力他俩来说,搬家是件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事情,不得不丢掉很多东西,想添置的大物件,又总是不敢添:“心里总知道,这里你住不长久”。
去年年底,当老人家们操心着他们的婚事,要来深圳谈婚论嫁时,沈力都不敢让父母们过来,最后被迫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说房子漏水了房东在修,只能把老人家们安排在酒店套间,才勉强把这件“糗事”隐瞒了过去。
在俩人看来,除非是买到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家,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
其实,我们不用那么累
深圳之所以成为深圳,大概就是它总是能给你的勤奋和野心给予回报。
与其他城市的不同在于,比起悠闲惬意的度过一生,深圳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励志,因为只有熬得过黑夜的人,才能看到黎明的光。
生存在科技园夹缝里的我们,其实可以不用那么“累”。最近,沈力与妻子决定结束漂泊,圆一个留在深圳的梦。
4月初,沈力开始带着妻子在科技园周边看房,龙华沙井太远、宝中蛇口太贵,科技园深圳湾连想都不敢想。
没有梦想,何必深圳。
这里,是离深圳梦最近的地方。
但只要我们留在这座特别有朝气的城市,总会感觉离梦想近在咫尺。买房上车也好,租房观望也罢,就像凌晨的科技园里,有些人已经回到温暖的家,有些人依旧在熬夜搬砖。
这里是科技园,这里也不仅仅是科技园,而是千万深漂在这座城市打拼、奋斗的一角缩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bk/1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