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被凌迟照片石达开是怎么死的,他
翼王石达开生于年,广西贵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自幼好学,少年时就有侠士风范,史式在《石达开传略》中写到“(石达开)自持门户,勤读书,娴武事,力耕作,并货殖。为侠任气,排难解纷,遂为乡里所重。时万方多难,达开既愤清廷之无道,竟不赴试。有洪秀全、冯云山者慕其名,星夜访之,约举大事。达开,慨然允诺,毁家纾难,聚义金田。”
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认为石达开在大渡河遭清四川巡抚骆秉章包围,兵败后向清妖投降,其目的希望骆秉章不杀他的部下四千多士兵,结果骆背信弃义,不但将石达开等凌迟处死,而且把四千多人全部处死。
但另一种说法认为石达开并没有死。在成都被处死的“石达开”,实际上是马望,因为马望的容貌、身体都酷似石达开,且长期呆在石达开身边,对石达开及军中的情况非常熟悉。所以,在骆秉章审讯时没有流露出一点破绽。韩宝英当初之所以选择马望为夫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候,让马望代替“石达开”去死。但这个说法来揭秘吧无法证实。
只是传闻马望假装石达开与清军谈判后,韩宝英悄悄把受伤的石达开,拉到一块大岩石下藏了起来,和石达开一起假装死去了。清军射杀了剩下的四千多太平军后,大渡河畔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腥臭味熏天,几十里外都可以闻到。所以,清军就没有仔细打扫战场,韩宝英和石达开得以侥幸逃生。
过了许多年,开始流行这样一个传说。韩宝英女扮男装,和石达开一块扮成乞丐,沿路乞讨,一直流落到峨嵋山。他(她)们见峨眉山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一时流连往返。于是两人削去青丝,遁入佛门。后来,有个峨嵋山的老和尚,在圆寂前曾对人说:“翼王是维摩居士的化身,韩宝英则是散花的天女。”
到了光绪年间,有个叫江枫的人这天要雇船,从大渡河的紫打地渡口过河赶往外地。在船夫解缆绳准备开船之时,有位童颜鹤发的老头前来搭船。他对船夫说:“大风将起,暂且不要解缆绳。”船夫朝天上望了望,发现乌云飞来,觉得老者说的不错,就没有解开缆绳。
过了一会儿,果然狂风大作,河水汹涌澎湃。风停之后,天色已晚,云散月明。江枫取出随身携带的酒肉,招待那老头。那老头的酒量特别好,连喝了七八大碗酒后,对天长叹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万里江山怎么还是清妖的?”
江枫听着禁不住打了个寒噤,吓得面如土色。看着泪流满面的那老头,江枫问那老头的姓名,那老头闭口不答。第二天黎明,那老头和江枫坐船渡过了大渡河。上岸后,江枫发现那老头健步如飞,想撵上那老头始终赶不上,不久那老头就不见了踪影。
江枫返回船头,发现那老头遗留一把伞,伞极沉重,柄以铁制,上刻着“羽翼王府”四个字,江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16岁“被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封王。太平天国在运动后期祸起萧墙而内乱不息,北王韦昌辉屠杀了领兵在外且战功赫赫的翼王石达开的家人。石达开为复家仇而杀了韦昌辉,却也因此开罪于洪秀全,遭到了洪秀全的猜疑与忌恨,最后石达开被迫率领本部军马十多万人负气出走,太平军从此分裂。
石达开出走南京后,被曾国藩的十几万清军一路穷追猛打,渐渐进入死角,终于停步在大渡河畔。前有大渡天堑,后有追兵,进退失措,石达开陷入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赴清营谈判,遂在成都遇害,年仅32岁。从此,大渡河也成了太平军与石达开的悲剧之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相当悲惨的一页。
传闻石达开率军出走时曾带走了大批金银财宝,并在大渡河战败前夕,把军中巨量金银隐匿,这笔巨额财富随着石达开的死没了消息。据说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张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语,只是这隐语至今无人可破。石达开藏宝数额巨大,已经成为中外军事史上五大藏宝之谜中的一个。那么宝藏究竟藏在哪里呢?这个谜能否解开呢?
山王坪藏宝之谜
近年来,有传闻说石达开的宝藏在重庆市南充县山王坪,说的有理有据,说宝藏以“太平山”为标记。“太平山”并不是山,而是石达开在藏宝后命部下在藏宝地旁边的悬崖壁上凿出的三个大字。至今,山王坪的老百姓中间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只要找到了“太平山”,便能找到石达开的藏宝洞。
为什么说藏宝地在山王坪呢?这就要从石达开的“爱妃墓”说起。这个爱妃原是石达开的贴身卫士,武艺超群,几次遇险舍身救主,深受宠信,后被封为妃,随翼王鞍前马后,转战南北。咸丰十一年(年)夏,石达开率军人川,攻到了一个镇子外,知县闻讯后,慌忙命令士兵团练集结,号称万人。可惜知县和临时被拉去练兵的人都不熟悉军事,所以士兵防备松懈,军纪涣散。
当时妃子主动请缨,带领数十个手下,化装成走江湖的卖艺人,在赶集的日子里混入进城的人流中。她走街串巷,探得虚实,便示意随从,准备突袭。妃子一拳将巡街清兵打倒在地,拖至无人处,脱其衣帽穿戴在自己身上,她假称探得太平军攻入镇里的消息,被准许入清营报告。知县正与下属夸夸其谈,说贼军不敢前来送死,闻报还装模做样地厉声责问:“贼人在哪里?”妃子马上答道:“我就是!”急冲上前,一剑封喉,将总兵刺死。
镇外太平军的大队人马也在此时汹涌杀人,清军虽然号称万人,但是未及正式交锋便惊慌逃窜、自相践踏,不少人逃向城外。妃子率先追赶到县城墙外,不幸被城上大炮击中,鲜血染红了黄披风。主将落马,太平军已无意攻城,还未将妃子掩埋,不想城内趁势主动出击,太平军奋勇又起,将出城的清兵全部歼灭。
不久之后,石达开亲率十余万大军又兵临城下,屯兵于城北门外的山上,声势浩大。要拿下眼前小小的县城,简直易如反掌。可是翼王却一直按兵不动,令人费解。原来爱妃某日夜里托梦于石达开,诉说别后之思:“兵荒马乱,孤魂遍野。天意于我,现在城南郊外,尸骨未寒,望其收尸择安谧之处葬身。”还劝翼王:“毋再攻城,让这方百姓安居乐业。望王爷保重,臣妾告退。”
石达开天明起身,传令部下去南城外遍寻上次战死将士的遗骸,挖出另行厚葬。城外百姓因太平军对他们秋毫无犯,主动指引部将找到了妃子的尸体。石达开悲痛万分,准备找个隐秘的地方将爱妃埋葬起来。
经过周密地考察,石达开最终选择的地方在铁厂坪东北面,铁厂坪位于山王坪东南部的中心地带,是山王坪的一个独立的高山平地。该平坝的东、西、北三面都被山地环抱,西面为一向下的陡坡,四周都被浓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唯独这块平坝上未长树木而是一片草地,且地形结构极为奇特,形状极似一把“太师椅”:弧形椅背由整块龙骨石组成,椅座平坦,修建一个简单的墓穴不成问题。“太师椅”近处是一片怪石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秀美景色。石达开见此景立即决定将爱妃秘葬于此。为了不被清兵发现后掘墓,在爱妃墓前仅立一“无字碑”。
石达开不仅考察了这块墓地,还到墓地正对的一个小山丘看过,站在那个小山丘上,仔细看去会发现正面的大山形似一半卧半坐的大佛,还有一头石狮站立在山丘边上;继续向山顶望去,发现山顶巨石居然貌似一匹双峰骆驼,好像正要出发,已经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从侧面看,石骆驼的侧影又与一头大象极为相似。
事实上,在看到墓地和山丘的奇异之处时,石达开心中就已定下了埋藏宝藏的地点,就是这个小山丘下。但是为什么石达开偏偏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呢?原来,石达开对风水学说极为相信,还有点心得。
按照风水学说来看墓地的话,“太师椅”是当时达官贵人们常用的座椅,将爱妃葬于“太师椅”上与其身份极为相称;坚硬的龙骨石形成的椅背表示坚强后盾;正前方的广阔视野象征有广阔天地;近前方的秀美景色意指“锦绣前程”;远处的大山隐喻“江山在望”,“大佛”更是隐喻菩萨保佑。
并且在他看来,山丘上的雄狮象征他即将带领出山的队伍为雄壮之师;骆驼代表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大象是力量的象征。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平安和吉祥,将爱妃葬于此地便占有了这片“风水宝地”;再将宝藏埋在山丘下,更是巧妙地将这两个地点的吉祥占尽了,必会前程无忧。
然而“智者千虑,终有一失”,石达开忽略了一个重大环节,就是在“爱妃墓”前有一道高约五、六米的石坎。按照风水学说的说法,这道“坎”将前方那大片的风水隔断了,要想得到这片风水必先设法跨越此“坎”。遗憾的是,石达开终于没能跨越这个“坎”,最后兵败金沙江,全军覆没。
言归正传,石达开带领士兵将宝藏埋藏完毕后,为了今后能辨认出藏宝地点,令人在石狮旁边的悬崖壁上深深地凿出“太平山”三个大字。目前传闻中的“太平山”已经现身,附近也有石砌的痕迹,可以看出是人工的,只是传说中的财宝一直没有踪影。山王坪真的是石达开的藏宝之处吗?
刘湘挖宝始末
从当时的情形推断来看,即使石达开真的在山王坪埋葬了爱妃,也未必在那里埋了多少财宝,因为山王坪仅是太平军路过、休整之地,没有理由把全部或大部分宝藏都留在那里。这一点,抗战时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也想到了。
刘湘(~),字甫澄,四川大邑人。年人四川陆军讲武堂;年升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年任四川省政府委员兼川康裁编军队委员会主任委员;~年与蒋介石争夺四川的统治权;年,蒋介石令其率川军开赴华东抗日前线;年初,与韩复榘密谋阻止蒋军入川,事泄,1月23日胃溃疡复发,再加上忧郁、焦虑,死于汉口。
刘湘深信石达开埋宝是在深陷大渡河之时,翼王当时眼见走投无路,不得不给宝藏找个去处,他很肯定地认为宝藏埋藏在紫打地高升店后山坡下。紫打地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境内,解放后改名为安顺场,地势险要,石达开正是在紫打地全军覆没。
打石达开宝藏主意的人很多,只是刘湘财大气粗,所以动起手来很方便。大概在年左右,刘湘秘密调了多名工兵前去紫打地挖掘,工兵们从山壁凿入,豁然见到3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
挖开前两穴后,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被蒋介石得知,蒋迅速派古生物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前去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
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挖宝之事至此不了了之。后来有研究人员赴现场考查,结果认为该三大洞穴所在地区和修筑程度,不像是太平军被困时仓促所建。
建国后,也有许多人前往石棉县安顺场寻宝,只是此类民间行为既无财力支持又缺乏理论根据,一无所获也在意料之中。
刘湘的推断应该是符合常理的,但是在安顺场没有发现宝藏,至于山王坪,仅发现了“太平山”和“爱妃墓”,宝藏依旧不见踪影。至今,人们甚至不知道“面水靠山,宝藏其间”指的什么地方,有什么含义。
也有史学专家认为太平军当时的境况根本不可能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完全是在弹尽粮绝的状况下才全军覆没的。石达开到底有没有埋下宝藏?有的话究竟埋在哪里?这个谜会被解开还是最终掩埋在历史长河中?我们不得而知。
《以上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所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gs/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