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
第四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京港感染论坛
京港感染论坛发起于年,年开始与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学术年会合并召开,第四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京港感染论坛(简称4thHuaxiaCMIC-10thPIDMIC)定于年11月4日-6日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促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主办,医院、医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十年京港,逐梦感染病精准诊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京港感染论坛转眼已经10年了!这10年我们走得很坚定,过得很充实,也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而这一切,来自于全体同仁共同的辛劳付出,在这里,京港感染论坛组委会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回顾过去,能够使我们积攒更多成功的经验;展望未来,可以让我们建立更加强大的信心。可以说,这10年对于京港感染论坛来说是交流成果、分享经验、传递友谊、求新求变的10年;砥砺前行、振奋人心的10年,这不仅让我们倍感鼓舞,更让我们对年充满信心!年,我们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挑战,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并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面对复杂多变的感染疾病,我们需要更多、更新、更有效的专业成果和学术创新。我们将汇聚权威的医学能量,整合丰富的医疗资源,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将继续扛鼎社会责任,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不遗余力,铿锵前行。
本次会议将一如既往的围绕病原学诊断,在继续保留“临床大查房”、“慧眼识菌”、“微光闪烁”、“纸上谈菌”、“影像大观园”、“CRE防治困局”、“病原菌快速诊断”、“真菌感染诊治进展”、“ICU医生论感染”、“罕见感染病诊治”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卫生与政策”、“疫苗研发最新进展”、“科研板块”、“病例交流”等内容,同期召开第四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青年论坛、第一届呼吸感染免疫论坛(CAP-China学术活动)。
大会前一天将举办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热烈欢迎从事感染相关学科的各位同道,积极参加本次会议。我们相聚北京,相聚“京港感染论坛”。注册学员按规定学完全部课程并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1类学分,项目编号为-11-00-(国)。
会议时间
年11月4-6日,会期3天
3日全天报到,4-6日开会,6日17:00后撤离
主办承办
主办: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
承办:
医院
医院
会议地点
北京昆泰酒店(望京启阳路2号)
会议内容
细菌病毒感染诊断的“五朵金花”—HBP、IL-6、SAA、CRP、PCT
年2月22日,国家发布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作为目标之一。其中,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作为病原学检测指标被重点考核。
在实际使用中,除PCT,IL-6以外,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也是各大医疗机构门诊、急诊、ICU中常见的感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五者被称为“感染诊断的五朵金花”,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抗菌药物的指导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脓毒症
感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脓毒症是病死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尽早诊断及治疗对提高脓毒症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临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尽早对脓毒症患者明确诊断。近年来肝素结合蛋白(HBP)被证实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
脓毒血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临床上证实有感染或高度可疑感染。尽管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但是一旦发生后,其发生及发展遵循自身的病理生理过程和规律,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脓毒血症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严重脓毒血症,是指脓毒血症并且伴有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脓毒血症一旦发生,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给临床医疗活动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耐药菌不断增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广泛使用、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脓毒血症发生率很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里,脓毒血症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血症,在美国严重脓毒血症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3.0%-13.3%,成为美国人口常见死亡原因之一。能够引起脓毒血症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均可以导致脓毒血症的发生,其根本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涉及到全身性炎症网络效应、组织损伤、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障碍以及机体对不同致病因素的异常反应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尽管有效抗感染治疗措施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使得脓毒血症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总死亡率仍然在上升,超过肺癌及乳腺癌死亡率总和,在全世界人口死亡原因排行榜上处于前10的位置,每天全球有十几万人死于脓毒血症并发症,现如今脓毒血症已经成为重症监护室病房里非心血管病人的首要死亡原因。就概念上来讲,脓毒血症被定义为机体对感染性因素产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多种血浆标志物,例如内毒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前列环素、氧自由基等,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调控疾病的进程,并可能对机体造成潜在的伤害,常常以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非特异性生理参数的改变为特征。血培养阳性是确诊脓毒血症的金标准,但其结果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影响,耗时久,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具有明显的延后性,并且阳性率低,仅约45%的脓毒血症性休克患者出现血培养阳性结果(脓毒血症性休克是严重脓毒血症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严重脓毒血症给予足够液体复苏后排除其他可解释因素,仍有持续性低血压),同时其医疗成本高,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这些因素共同限制了血培养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应用。
脓毒症整体死亡率28.6%,重症脓毒症患者病死率40-70%,发病率0.3%,我国每年约万脓毒症患者。脓毒症患者占用了ICU病床的40%以上。提前预测,尽早治疗,减少脓毒症发生率,提高脓毒症生存率。
感染诊断“五朵金花”的临床价值分析
1、降钙素原(PCT)
PCT是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其准确性优于传统标志物,并且能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时PCT可用于指导抗生素用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且不影响预后。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疾病、过敏、病毒感染大多不升高。PCT是细菌脓毒症感染的高特异性指标,目前已经被多个指南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
细菌感染后PCT产生机制
2、白介素6(IL-6)
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炎症反应发生后,IL-6率先生成,产生后诱导CRP和PCT生成。在发生感染、内外伤、外科手术、应激反应、脑死亡、肿瘤产生以及其他情况的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会快速产生。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动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3、C反应蛋白(CRP)
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急性期均可升高,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淀等也可使CRP升高。CRP峰值高低与组织损伤的破坏程度有关,仅在感染的急性期与感染有较好的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病评估和新生儿感染诊断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血清淀粉样蛋白(SAA)
SAA是各急性时相蛋白中反应较为敏锐的一个。在炎症防御、免疫应答和脂质代谢等方面发挥作用,可以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随访。病毒、细菌感染显著升高,细菌感染升高幅度大,病毒治愈下降幅度大,是感染性疾病早期炎症的敏感指标,阴性提示感染风险低。
感染后SAA产生机制
5、肝素结合蛋白(HBP)
年后,肝素结合蛋白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HBP主要是由PMN受外界刺激所释放,所以正常人血中HBP含量很低,一般不超过10ng/ml,当有感染发生时,部分细菌侵入到血管内,菌体本身或者细菌释放的毒素等物质刺激中细粒细包释放HBP从而导致血中HBP含量升高,HBP在一般感染时能达到20-30ng/ml,ICU中严重感染会更高,可能超过ng/ml。
1)HBP作为局部感染的诊断指标:当脑脊液HBP水平超过20ng/ml时,诊断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可以达到%的敏感性和99.2%的特异性以及96.2%的阳性预测值和%的阴性预测值,因此脑脊液中HBP水平可以提高区分细菌性和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的准确性。
2)HBP辅助诊断尿道感染:U-HBP作为判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3.3%和90.3%,同时阴性预测值也达到98.3%,但U-HBP的阳性预测值不太理想,只能达到70%与亚硝酸盐结合起来将是一个很好的生化指标。
3)HBP对感染性休克发生的预测:对比健康人对照组和患者包括尿路感染、肺炎、肠胃炎等局部感染但没有伴休克的患者血清中HBP水平,发现组间HBP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而患有非脓毒性休克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之间血清HBP水平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发生感染的病人血中HBP水平不一定显著升高,但发生休克的病人HBP水平一定会显著升高,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与HBP改变血管通透性密不可分。
4)HBP对败血症中循环衰竭的预测:对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未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败血症、感染但未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但未发生感染这5组血液中HBP、PCT、IL-6、CRP水平以及WBC研究发现,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病人HBP水平显著高于未伴休克的严重败血症病人,同时这两组病人HB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病人。目前临床上将HBP作为严重败血症的标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可以达到87.1%、95.1%、88.4%以及94.5%。
附:参考值解读(建议各实验室制定自己的CUTOFF值)
1)11.4ng/ml存在炎症反应的可能性极低(正常人群)。
2)11.4-30ng/ml提示可能存在轻微炎症反应,未来72小时发生器官衰竭,循环障碍的可能性小,如有临床症状,建议每12小时进行复查。
3)30-ng/ml提示存在炎症反应或者轻微器官损伤。建议每6小时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4)ng/ml,提示重症炎症反应、循环障碍或者未来72小时内发展为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低血压、休克等的可能性大;建议每6小时检测一次进行动态观察;如果检测值维持高值或持续升高,说明发展成为脓毒症的风险或疾病恶化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如果检测值持续降低,说明病情好转,发展成为脓毒症的风险或疾病恶化的可能性降低。
综上所述,在感染的诊断方面,HBP、CRP、SAA、PCT和IL-6在不同的感染性疾病和感染阶段可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这些感染指标的联合监测,我们可获得快速的、特异性的诊断,必要时再结合血培养结果,不仅能够协助临床医生及时有效的判断感染类型,而且能够减少抗生素滥用,从而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
赛图康生物(CTAbio)专注IVD生物活性材料研发及应用。公司根据国内IVD领域的实际研发及生产需要,不断研制开发出肿瘤标志物抗原、传染病抗原、炎症抗原、心脏标志物抗原、甲状腺及性激素等天然抗原和基因重组抗原,以及与之配套的单克隆抗体(McAb)、多克隆抗体(PcAb)、对照物质等。公司基因重组蛋白研发平台拥有原核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CHO/T等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能够根据蛋白本身特性以及IVD实际研发需要,进行优化表达,确保研制开发的蛋白能够很好的得到应用。
名称
英文缩写
产品编号
备注
肝素结合蛋白抗原
HBPAg
CTA-
肝素结合蛋白单抗
HBPMcAb
CTA-
肝素结合蛋白单抗
HBPMcAb
CTA-
白介素6抗原
IL-6Ag
CTA-
白介素6单抗
IL-6McAb
CTA-
白介素6单抗
IL-6McAb
CTA-
血清淀粉样蛋白抗原
SAAAg
CTA-
血清淀粉样蛋白单抗
SAAMcAb
CTA-
血清淀粉样蛋白单抗
SAAMcAb
CTA-
降钙素原抗原
PCTAg
CTA-
降钙素原单抗
PCTMcAb
CTA-
降钙素原单抗
PCTMcAb
CTA-
C反应蛋白抗原
CRPAg
CTA-
C反应蛋白抗体
CRPMcAb
CTA-
C反应蛋白抗体
CRPMcAb
CTA-
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jl/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