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宿成都上花重锦官城
LodginginChengdu
借宿成都(上)撰稿图片——禹涵.
未经允许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By:禹涵~)
本篇文章涵盖成都景点18处,
全文字数约+,
全文图片+
如果你想看完的话,阅读时长30分钟,
如果刷刷图片的话,几分钟的事。
——我总结的还算蛮辛苦的,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收藏来看看,也别忘了帮我推推~
忙活了几天答辩,终于腾出手来写成都了,要写的东西很多,所以这里分为上下两篇。
——.6.16.
上篇记叙历史,下篇小酌人间。
长文预警!!!我知道你看不完的,请一定一定选择选自己需要的片段观看~
上篇,花重锦官城.
写在前面我不知道该怎么动笔,对我来说成都不是什么旅游城市,成都是我四年的一朝一夕。
我没有办法拿任何一处风景对它形容考量,就好像你无法评价你的家乡是不是很值得游览一样,成都也是我的四年,小小一瓣人生已足够填充我的经历。得以启齿的地方一定有值得记叙的故事。
一个初到成都的大学生,可能会驻足在他所认为新奇的景点前,但是一个平时被校园束缚的人就像是有扔不下又舍不去的累赘,就是不能远行。
正是这种时间的束缚,让我们仅仅能把目光更多投向自己能到达的地方,成都大大小小的公园也正因为如此,我差不多走完了。
或许是一个允许你拥有闲暇的周末,或许是仅仅拥有半日的余闲,能够在茶社里小坐一两个小时已经是享受了。
为卜星辰四年的大学生活,攒了大概1万多张照片,但是一直没有来得及整理,平时的课余生活都用来写其它地方的游记,很少对自己所在的地方有过多的总结。一处是自己生活了十余年的广州,另一处则是自己待了四年的成都。
写下这篇东西的时候,大概还有十多天我就毕业了,对于以后的生活我还没有做过多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于哪个城市,或者将在哪个城市安身立命。
我也曾经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是不是要在成都一直待着?
我的大学不仅仅是在校园,而是在成都。
这里有过我很多的记忆,大学四年,我把成都大大小小的街巷都走了一遍,如果要论一个城市的了解程度,可以说我比很多本地人都要更了解成都。
但毕业以后,我还是想去其他的地方工作,一部分程度上也是因为我骨子里面有一股不知道从哪来的劲,绝对不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不能离家太近,但另一种原因,也是因为如果在成都呆的太久了,人可能会变懒,天府之国,也如寒凉而不可久居。
我愿是当年出川的壮士,从此出,往广阔天地而去,打下自己的一片世界,成都更像是我的大学,立于西南一隅,由此来丈量世界,可探天地,可鉴星辰。
西蜀名胜四年时光,小揽成都。
先问三个问题吧:
成都为什么叫成都?
铭川寓蜀,荡然皇城——蜀王府(已毁)
成都为什么叫蓉城?
百年城垣,四方通衢——成都城墙(已毁)
成都为什么叫天府之国?
深淘滩低作堰——都江堰
这里的的确确是天府之国,对于人在此安身立命而言,成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仿佛四川省在倾尽全省之力发展这一个城市,成都相比于周边的两个城市而言,它的发展是尤为突出的,绵阳,眉山,崇州等等皆无可比,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挑起了中国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大梁。
你看着春熙路来来往往的行人,遍地林立的商厦和阡陌纵横的街道巷落,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融不进这些人群之中,我却不能像他们一样,在每一个周末携带着自己的亲友,一起在这里徒步和探店。
我像是一个远观者,一个远远地看着这个城市,它如何如何发展,我却并不引以为动。相比于已有的繁华而言,我认为成都更值得纪念的是它过往的人文和它所存在的历史。
(成都老地图)
那么成都如今还留下什么真正的老东西呢?
当地的老人戏谑,只说到载誉几千年的成都而今只剩下:
一段墙(北较场的老城墙),
一间房(杜甫草堂),
一座庙(武侯祠),
一堆坟(王建墓),
一口井(薛涛井)。
我自然不会像这些老年人说的一样,但如果非要说一下成都地上建筑的保护,确实非常不足。那在这里我就简单归纳一下成都现如今还有哪些残存的古迹吧~
这篇文章可能不会太多的介绍川蜀的美食,因为我知道有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sh/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