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从微广播剧看广播的媒介融合
热点分析analysis
内容:於春
编辑:派大星
今天我们来积累“广播”热点!
很多同学会觉得,广播是旧媒介,没什么好考的了
不要你觉得,看了历年真题才知道
真题链接
年简答题/论述题
简述广播文艺节目的基本类型。
简述广播剧小品化倾向。
试述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的发展趋势。
真题链接
年简答题
简述广播评论的特点和要求。
真题链接
年简答题
如何理解广播文艺节目的“和谐美”。
真题链接
年简答题
简述广播节目形态演变的基本特征。
真题链接
年论述题
以喜马拉雅、蜻蜓或荔枝为例,谈谈网络广播电台的运营特点。
真题链接
年论述题
论述音乐配置对广播文艺节目的作用和价值。
复盘了一遍,发现了吗
虽然“广播”考试比重不大,但每年都会考!
根据这个规律,派大星大胆预言
广播今年会出论述题
所以!!
今天我们积累一个与广播相关的热点
万一考到了呢?
微广播剧是一种时长较短、适合在移动终端、移动电台、社交媒介上播放的新型广播剧。
因此,微广播剧是讲广播媒介融合(传统媒体转型)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干货时间到啦~
一、媒介变迁:广播剧的兴衰与微广播剧的崛起
和很多艺术形式一样,广播剧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盛而衰、由衰而盛的起起伏伏、嬗变轮回。从初期的“舞台话剧”有声版,到兴盛时独立成为真正的广播剧,直至衰退、沉寂又涅槃为微广播剧,艺术形式变迁的背后是历史洪流滚滚向前。
(1)广播剧的兴衰
世界上最早的广播剧可以追溯到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的《危险》,我国目前可考最早的广播剧是年的《恐怖的回忆》。早期的广播剧比较稚嫩,题材单一、制作粗糙,仅限于直播且无法保存。年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不再沿袭“舞台话剧”有声版的样式,开始出现基于广播自身传播特点的大量原创作品。
年代,广播剧题材多样、数量庞大、艺术手法多元,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有的广播剧播出时万人空巷,可连续播放几年,深受听众欢迎,《李自成闯石门寨》《减去十岁》等经典剧目还走上了国际交流的舞台。
20世纪90年代,电视媒介强势崛、广播媒介光环褪去。各级广播电台大幅减产甚至停止广播剧的生产,曾经万人空巷的广播剧时代一去不复返。互联网时代到来,风云起伏的媒介环境使得本来就处境艰难的传统广播剧进一步滑落至生死边缘。
(2)微广播剧的崛起
年10月,在移动电台蜻蜓FM上,广播剧《琅琊榜》开始走热。这部剧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几位大学生自发创作,在蜻蜓FM上传后,得到了官方推荐,在广播剧类排行榜中多次位居第一,连续四周蝉联故事类榜单第二,日最高播放量达到28万,三个月累计播放量超过千万。《琅琊榜》是一种在短时休闲状态下收听的声音产品,这类时长较短、适合在移动终端和各类社交媒介上播放的广播剧也称为微广播剧,与此类似的还有腾讯旗下企鹅FM出品的广播剧《芈月传》《九层妖塔》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广播艺术样式,微广播剧比较适合现代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自主性阅读和听的习惯,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在线或下载收听,经由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xs/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