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栋梁,川军主帅抗战功臣刘湘

点上面“刘氏宗亲群”加入刘氏大家庭

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川军出川抗战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刘湘的抗战义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刘氏宗亲的骄傲。当年,毛泽东为刘湘去世发出唁电:“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评价极高。

刘湘抗战载入史册

上世纪30年代,刘湘结束了四川近20年的军阀混战局面,坐上了“四川王”的宝座。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他带领四川军民参加了全民族抗战。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最大的存亡危机,所有的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日行动的感召下,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软禁蒋介石,全国为之震动。在民族利益大于国内矛盾的情况下,刘湘识时务,顾大局,对共产党“不计前嫌”主张“释放蒋介石”的举动深为感动,对张、杨的兵谏行动表示非常支持,对成都的抗日救亡运动予以积极支持。

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抗战”的历史阶段。刘湘开始积极抗战:

7月10日、13日先后两次向南京中央“请缨抗战”。

7月14日通电全国,呼吁“全国上下,同德一心,共赴国难”。

7月15日,命令自己直辖的川军于三天内回到各自的驻地,整军备战。

8月7日,刘湘代表四川赴南京开“国防会议”,在会议上慷慨陈词:“日寇野心,欲一举并我国,……抗战才能救国图存,才能深得人心;要攘外才能安内”。他向与会的各省代表宣布:“如实现抗日,四川可出兵30万,可提供后备兵员万,本人决亲率师前仆后继”,四川“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临刘湘寓所,赞誉他积极抗战的决心。此后,刘湘马上召集幺爸刘文辉、邓锡侯、孙震、李家钰等四川军政领导开会,决定川军首先派11个师出川抗战,后来增至15个师。其中,刘湘自己的部队有6个师。

8月25日,刘湘写下了《告川康军民书》,史称“抗战悲歌”,并于次日公开发表。

告川康军民书中国民族为谋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此盖我全国民众蕴蓄已久不可动摇之认识。今者;自卢沟桥事件发生,此一伟大之民族救亡抗战,已经开始;而日本更乘时攻我上海,长江、珠江、黄河流域各大都市,更不断遭其飞机之袭击。我前方将士,奋不顾身,与敌作殊死战,连日南北各路,纷电告捷。而后方民众,或则组织后援,

或则踊跃输将,亦均有一心一德、誓复国仇之概。默察此次战事,中日双方均为生死关头,而我国人所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者,厥为最后之胜利。目前斗争形势,不过与敌人搏斗于寝门;必须尽力驱逐于大门之外,使禹域神州,无彼踪迹,不平条约,尽付摧毁,然后中国民族之自由独立可达,可总理国民革命之目的可少告完成也。惟是艰苦繁难之工作,必须集四万万人之人力财力以共赴。而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权据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地下无尽矿藏之足为战争资源,亦为世界所公认。故在此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七千万人民所应担荷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我各军将士,应即加紧训练,厉兵株马,奉令即开赴前方,留卫则力固后防。各界奉公人员与文化知识分子,更应集中精力,分配部门,一致努力于后方民众之组织训练与战时管理建设诸工作。我农工商各界广大民众,为组织中华民国之主要分子、尤应认清责任及民族解放与民族抗战之不可分割,敌忾同仇,毁家纾难,在国家统一指挥下,整齐步调,严整阵容,在整个民族解放战线上作最前进之先锋,在实际战事上为前方之后盾。如此军民一心,上下共济,含国家民族意识,掷身家性命于脑外,只知抗敌是目前唯一的中心,只知抗敌解放中国唯一的坦道,排除一切歪曲的认识,克服一切事实的障碍,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则最后胜利终必属我民族,而抗战始于斯时告其完成。

湘黍主军民“,誓站在国家民族立场,在中央领导之十,为民族救亡抗战而效命。年来经纬万端,一切计划皆集中于抗敌。睹我七千万同胞抗敌情绪之高亢激昂与其意识之坚决,所以领导提挈之者,唯恐落后。今战幕已启,正吾人躬行实践之时,是非诚伪,正于斯时判决。我各界人士尚不及时奋然兴起,平日空言高论之谓何?务即摩顶放踵,贡献民族斗争。湘倘或不忠实于抗战,愿受民众之弃绝;抑或各界人士反暴弃退缩,湘亦执法以绝其后。须知国家民族之生命系于此时,非可再容吾人之瞻顾与假借也。至敌我长短,政府知彼知己,早经分析;连日前方战报,亦已予吾人以事实上之证明。

总之,我民族为自己生命及世界人类公理与正义而奋斗,势逼处此,虽赤手空拳,犹当与彼飞机重炮一角,何况我优势正多,前途利钝,只系于吾人今后决心与努力之程度若何。我各界人士,其共兴起,我各界人士,其共凛之哉川军总司令刘湘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5日,整编后的川军各部开始陆续出川奔赴前线。成都人民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行盛况空前的欢送大会,四川人民热情欢送川军将士出川北征,上至达官贵妇,下至平民乞丐,纷纷捐衣捐物,赠送锦旗,场面十分感人。此时,川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路预备军,刘湘任司令。

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出川的川军划归第七战区,刘湘任该战区司令长官。

11月9日,刘湘不顾自己身体欠佳,亲自赴南京坐镇前线,指挥出川部队作战。他说,自己打了几十年内战“报不出账”,今天正好全力报效国家,既“见信于国人”,将来留名于历史。到南京不久,刘湘胃溃疡复发,重病卧床,在南京告急的情况下被迫转往武汉就医。在病床上,他为之抱憾不已,但仍然心系抗战大事,策划着如何尽快地把东部沿海的工厂、学校迁到四川,又叮嘱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留在成都代行刘湘主席职权,一定要协助东部地区的工厂购买土地;

年1月1日,刘湘发表《长期抗战中的四川》一文,表达四川人民坚决抗战,“做抗战的一个忠实的后方”的决心。但此时刘湘病情日益加重,于1月20日与世长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六出祁连,一心辅助刘备统一天下,唐代诗圣杜甫为之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著名诗句。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战、最后“抱憾而终”的事迹也是此诗的写照。

刘湘逝世的消息传出,国共两党领导人均深表吊唁: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各部部长在第一时间赶到刘湘灵前吊唁。

1月22日,国民政府明令全国,褒恤刘湘,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将其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并举行国葬。

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唁电:“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悼刘湘》一文:

川康绥靖主任刘湘死了,抗日的积极分子又弱一个。他在过去怎样,我们可以不论,但从这次抗战开始后,他是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有力分子。我们正对他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他率领川中健儿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争取民族解放的胜利。现在不幸死了,虽然遗嘱勉励川军抗战到底,全川健儿,定能承继这个遗志不断奋斗,后继的英勇将领不患无人,但终究是抗战的一个损失,我们谨向刘将军的(英)灵敬献民族解放的敬礼!

刘湘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八年抗战,川军共6个集团军另两个军一个独立旅,约40万人先后出川,与敌浴血奋战,川军出川后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让天下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川人之魂!

就在刘湘去世后不久,师长王铭章率领的那支川军部队就从陕西打到山西,最后打到山东前线,和滕县军民一起,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滕县保卫战”的壮烈篇章。李宗仁事后感叹说: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后来,滕县保卫战被评价“是整个抗战时期唯一的一次以少战多以弱战强之役(正规战争),也是抗日战争中最惨烈最悲壮之役,是我国军队和滕县各界人民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一首最响亮的英雄赞歌”。

此后如常德保卫战、集团军司令李家钰在河南战死疆场,……无不留下了川军将士的英雄故事。可以这样认为,刘湘开启了四川人民积极参加抗战的进程,无论是川军出川抗战,还是将四川建设为民族复兴大后方,这个进程对于中华民族取得这场拯救民族危亡斗争的胜利,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湘墓在成都南郊公园

刘湘年仅48岁就英年早逝,他生前时常说自己是蜀汉皇帝刘备的后代,故其遗体运抵成都后,马上停柩于武侯祠的刘备墓前。

刘湘生前为何说自己是刘备之后?最近网上有安徽的网友发帖称:刘湘祖上祖籍徽州府,明朝末年,其先祖刘觉忠入川做官,在雅安任同知。因刘觉忠的缘故,刘氏家族开始逐渐西迁,并定居雅安。后来刘觉忠一门被张献忠惨遭屠杀,仅有一子残存下来,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刘氏才逐渐兴盛起来。这个说法目前缺乏资料佐证,但刘湘的墓确实建造在刘备墓附近——今成都南郊公园内。

刘湘墓园于年兴工,年建成。整个墓园占地亩,布局上以线条对称方式,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形成建筑群的基本特点。在一条近公尺长的中轴线上,大门外有神道碑、石桥;门内自牌坊门起,从南到北有阙坊、碑亭两座(《国葬令》碑、《褒扬令》碑,文革中《褒扬令》碑亭被拆除)、荐馨堂、墓圹。另外,荐馨堂前有东西配殿,阙坊东侧有一座专供祭者休息的四合院建筑。

刘湘墓园修建十分精美,尽管在文革中遭到损坏,但经过重新维修,如今已经成为成都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如今,这里也成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追思抗日爱国将士的场所,当然也是值得刘氏宗亲后人前往凭吊的地方。

刘姓人顶起!

我姓刘,我骄傲!我姓刘,我自豪!

为刘氏点赞!

刘家人转起!

赞赏

长按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颠疯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gs/34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