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日成都游一

日常阴天13℃~21℃11/16/我的成都游

成都ChengDu

刚刚结束的成都四日游,我用了四个博物馆来构建主线,然后又在其中隐藏了另一条关于成都的休闲之旅。

近几年来,我去拜访一个城市的时候,很愿意将空闲的时间沉浸在他们那里的博物馆中,我觉得那里面有这个城市的气场。

博物馆是关于过去的,那里往往意味着各种的历史,而一个地方的历史,又会深刻影响现实的塑造,我总好奇几千年前的人是如何看待这片土地上,他们是采用什么的叙事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也好奇如今的人是怎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他们的区别和联系都在哪里。

因此休闲之旅是关于此刻的,这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活力和现实,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塑造着将来的历史,我需要在此刻参与其中,而不用像猜测古人日常那样猜测今人的生活,这大概也是旅行的目的吧。

DAY1

武候祠

因为住的酒店离武侯祠并不远,如果骑车,大约10分钟就能骑到,即便是走路也只需要20多分钟,所以吃完了晚点的中饭后,就决定先去武侯祠。

去成都绝对没有办法不去武侯祠,就像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法不知道诸葛亮那样。

然而成都的天气,太阳是奢侈的,下午三点钟左右,云层就厚的要滴下几滴雨来,过刘湘墓,再穿过热闹喧嚣的锦里,我找到的武侯祠入口竟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侧门。

侧门就侧门吧,也没有关系,也许会少些拜谒的尊重,却会更加增进内心的亲近,仿佛我此来就是看一下熟悉许多年的长者老师。

三义庙在维修,后面的花园中一个小院子里有几块现代略微有些抽象夸张的石雕一下子就让我进入《三国演义》的时空。那几尊风格粗旷的人物石雕需要略加辨识,才能知道原来这是刘备,那是关羽、张飞,刘备正对着的角落里是位趴在某处的女子,前面似乎是个篮子,我一开始并不确切,想了一下,才估摸那是个襁褓,趴着的地方应该是是井栏,那自然这位便是甘夫人,那个篮子里面肯定是有着婴儿时候的阿斗。

我只是说《三国演义》的时空并没有说《三国志》,因为三国志中《赵云传》中甘夫人并没有死在长坂坡:

“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读三国志的人毕竟没有读演义的人多,所以想到长坂坡便想到赵云同阿斗,想到阿斗就想到投井或被墙掩埋的甘夫人。演义跟历史交织在一起,常常一下子分不清记忆中哪个更真实。历史上真实的甘夫人应该是和刘备葬在前面的惠陵里吧。

然而前面武侯祠中纪念的诸葛亮是真实的,前面的“名垂宇宙”的评价也是真实的。只是外面的天光暗淡的如同黄昏六点时候,进入祠内,一下子就觉得是在夜间,目之所及,除了灯光下供奉的三塑像是亮的,其余都不能辨,中间自然是诸葛亮,右侧是其子诸葛瞻,左侧是其孙诸葛尚,后二人在邓艾攻蜀时候一起战死。对于蜀国,诸葛亮一家的确是满门忠烈了。

所谓后世对于先祖的祭祀,许多时候祭祀的就是其中一种精神,曹魏之后在很长的一段中国历史长河中,这样的精神就很难寻到了,司马家篡魏之后,历史在那几百年间几乎不曾有半丝正义,后世对诸葛亮的怀念不能断绝肯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些怀念都刻在两边墙上的碑石上,有杜甫的“锦官城外柏森森”,也有山阴陆文杰的“是真名士能千古,如此奇才有几人。”,奇才者,我以为祠堂门外的攻心联有证:“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只有这样的怀念,才能打造出中国不断的一条精神脊梁,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于武侯祠中诸葛亮的身上,也存在于我接下来要拜访的草堂中的杜甫那里,往后延续到范仲淹、苏轼、岳飞、文天祥、于谦、张居正……。最近读了一部分西方中世纪早期的历史,里面各个民族此起彼伏,罗马人、盎格鲁萨克逊人、法兰克人、伦巴第人、突厥、匈人、斯拉夫人、汪达尔人……一个民族的兴起就几乎是另一个文明的毁灭,他们缺乏这样的一条精神脊梁,以至于那些蛮族,消亡了就消亡了,而主体文明却早已面目全非。这些思考,加上这些诗词,让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我的眼眶湿润是有来由的,从高中以来,一直视诸葛亮就是自己偶像,读三国演义每每翻至五丈原,便不忍心看下去。看到司马家则扼腕叹息,天道不常,遂以宵小得天下。“两朝开济老臣心”,当年丞相定三分之策,以一州之力,抗曹魏中原希望匡扶汉室,实力必有不逮,此岂非如仲尼所言:“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

祠堂门口,“名垂宇宙”匾额的旁边是“勋高管乐”,管仲、乐毅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整个武侯祠的题诗、对联中也常常将诸葛亮同伊尹、吕尚并列,此二人都是商周两代最著名的良相,而管仲和乐毅则是孔明未出道前自比,我想除了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外,还因为管仲有齐桓公、乐毅有燕昭王,继而希望遇到自己能出而相之的明主。幸好诸葛亮遇到了刘备,三顾其与茅庐之中,刘备仁慈,出身卑微,唯有一颗仁者之心可以得人,后世常有人说他虚伪作秀,但是平心而论,临死之前还能讲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人,我愿意相信是真仁义,正所谓“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也。”因为人其实都是有缺点的,知道自己的缺点,也能够经常克制住自己的缺点,长久之后,也必能成为君子的。

外墙上有篆书的出师表的碑刻,好些人在那里一字一字的认读,对于我来说,无需认识篆书,脑海中这首自中学背会以来,从未遗忘,看碑者也应有数个涕零者吧。

出武侯祠往前走就是连接武侯祠和刘备庙的过厅,过厅朝向武侯祠一侧是一些对联,也是将诸葛亮与伊尹、吕尚并举,管仲、乐毅比肩,两侧又有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碑刻,厚重激扬,一气呵成,笔墨之间畅快淋漓,龙腾虎跃,前后相距数百年,俱是一片丹心映照华夏。

前殿就是汉昭烈庙,也就是刘备庙,匾额高悬“业绍高光”,绍为继承之意,比如南宋年号“绍兴”即为此意,高光则是汉高祖与汉光武帝。然而陪祀的只有其孙北地王刘谌而没有其子刘禅,大概后人都以为刘禅贪生如普通人而已,不足与英雄立也。

既然有刘备,必然旁边就有关羽张飞,关羽为帝王冠冕,其到清代封号已经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帝王冠冕者,盖源于此封号。两侧有其子关平、关兴、周仓、赵累,周仓历史上并没有文献记载,而赵累为其部将。张飞殿有其子张苞和其孙张遵。张苞和关兴都是少年殒命,对于他们英姿勃发的塑像无疑是后人对于父子俱英雄的向往,

昭烈帝庙东西两侧有文武廊,供奉着二十八位蜀汉的文臣武将,其排位俱以三国演义中为准的。

出文武廊,有唐碑明碑,其中唐碑汇集中唐宰相裴度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和刻工鲁建刀,因此被誉为三绝碑。云厚天阴,不能一一识读。右侧可至刘备惠陵,数对石翁仲,方头方脑,很是萌萌哒。墓前有碑写“汉昭烈皇帝陵”,只有乾隆纪年,然而却有很多人说是乾隆书写,我不确定。陵墓为圆形大土包,在皇帝陵中,肯定是属于小的了,然自西汉以降,陵墓的尺寸都是逐渐变小了,这个一则是因为国力,一则是因为生死观渐渐改变。三国中当时的三位君主,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千年以来不能寻,前几年据说寻出来,却有很多人质疑,而吴国的孙权沦为明孝陵的守墓者,最早灭亡的蜀汉皇帝墓却世受祭祀,历史的变幻轨迹似不可寻,然而又有潜在逻辑,盖因蜀汉君臣人格魅力的感召。有人说这里只是衣冠冢,我选择不信,无它,入此处觉有英雄气而已。

独自尚在沉思感伤的时候,有人在路上拦住问我,说武侯祠博物馆是不是就这么点大,好像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逛,我依次问他刘备庙,武侯祠,惠陵是不是都去过了,他说都看了啊,没有什么好看的啊……我突然在想,也许这个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历史,只有理解了那些过去,才有可能这种时空的交错里面,与千年以来的英雄对话,继而丰富并强大自己的内心,所以杜甫看到柏树森森的时候,绝不是看树只是树。我在此间,也不仅仅是仅仅见到几尊塑像,一抔黄土而已。

又想到坐火车路过蚌埠的时候,当我意识到那里曾是垓下古战场,一下子历史感就浸入骨髓,不能自拔。武侯祠中也有同样感受。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白癜风丸说明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jj/48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