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于胎龄儿
什么是小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又称小样儿、宫内生长迟缓、宫内营养不良等。小于胎龄儿的标准为出生时体重在同龄新生儿正常值第10百分位以下(表12)或低于正常出生体重2个标准差,凡是出生体重低于下表中同胎龄数字者为小于胎龄儿。妊娠37周前出生者为早产小样儿,妊娠37~42周出生为足月小样儿,妊娠42周以上出生为过期小样儿,其中足月小样儿多见。出生体重低于妊娠月数相同的正常胎儿体重均值的2SD者,或足月儿(胎龄近40周)体重低于2.5kg者诊断为宫内发育迟滞(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IUGR),亦称SGA.目前本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型IU-GR,表现为匀称性矮,另一类Russell-Silver综合征,表现为不对称身材矮小。
小于胎龄儿有哪些临床特征?
小于胎龄儿出生时身长和/或体重低于孕期应达到的身长及/或体重,出生后一部分患儿可能仍生长缓慢,即身高往往仍在第3百分位以下,很少超过第50百分位数,一般在出生后头12个月中追赶生长越差者,成年后身材矮小就越严重。
进行两项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结果往往发现患儿有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分泌异常Chatelain等报道普通型IUGR(例)和Russell-Silver综合征(45例)患者中,药物激发后血清GH峰值低于10微克/毫升的各占49%和37%.另外有研究者测定患儿的24小时GH分泌谱,发现GH自发性分泌量比正常儿童减少约一半,故其血清IGF-1水平相对较低,最终其生长受限,而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正常。小于胎龄儿出生后如果喂养得当,不生或少生病,生活规律,精神愉快,则大多数小于胎龄儿能赶上正常儿童的身高水平。小于胎龄儿在生后2~3年特别是头6个月,生长速度是否加快,对最终身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这些孩子中间有多少能赶上正常身高呢?
据研究,头6个月赶上正常婴儿身高的占40%,3岁以前赶上正常儿童身高的占25%,3岁以后又有20%能赶上正常儿童身高,但约有15%的小于胎龄儿长大后的身材依然矮小。也有研究认为,大多数小于胎龄儿在生后6-12个月内赶上正常婴儿,有10%~30%生后没有加快生长的现象,这些儿童成年后男孩平均身高厘米,女孩为厘米。瑞典的一项研究则认为,出生时身长低于正常的小于胎龄儿,80%在18岁身高低于正常,所以出生时身材矮小比体重低更为重要。医院儿科观察~年出生的小于胎龄儿例,他们从出生到6个月身长平均长了20~22厘米,生长速度比正常儿(16~18厘米)快,有64%到6个月时身长达到正常范围(第10百分位以上),到两岁时有85%的身长达到正常范围,但他们的平均身长在中等偏低水平(第25百分位)。
小于胎龄儿常常比同体重的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更成熟些。但由于宫内营养不足,他们在新生儿期显得很瘦,皮肤干燥、苍白、弹性差甚至皮肤干裂和脱皮等,腹部由于消瘦而凹陷。这些新生儿在宫内慢性缺氧,除导致个子矮小以外,严重时还可能因胎粪排出污染羊水,使胎脂和皮肤发黄,或因羊水吸入引起呼吸困难、青紫(发绀)。小于胎龄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比正常新生儿高10~20倍,常与先天性疾病和染色体畸变等病因有关。约1/3的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头三天发生低血糖症,表现为肌肉小的抖动,体温过低、昏睡、抽搐和反复呼吸暂停等。这是因为他们肝脏内的肝糖原贮存不足,而身体内组织对糖的吸收和利用快,引起血糖的供不应求导致低血糖症。小于胎龄儿的智能发育大部分是正常的,其智力发育的好坏和造成宫内发育迟缓的病因有关。如其原因为宫内感染、严重营养不良或染色体异常,有可能引起智能发育障碍。有的小于胎龄儿,在出生时,除体重低外没有任何其他异常表现,这可能单纯因母亲身材矮小的原因所致。普通型小于胎龄儿无性别差异,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匀称性矮小不伴有畸形,消瘦,纤弱,腹部脂肪堆积,食欲一般,三角脸,小下颌,性发育异常,骨龄往往中度延迟(约2岁)。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是多少?
小于胎龄儿并不少见,国外报道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在4.5%~10%.我国南方6省统计~年发生率为7.5%,同期广州的发生率为13.4%,上海年报道的发生率为9.2%.小于胎龄儿中约15.0%者长大后身材矮小。此外,初产妇所生婴儿为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经产妇;经济贫困人群的发生率比富裕人群高70.0%等等。我国每年出生约万新生儿,如按7.0%的发生率计算,每年将有21万小于胎龄儿可能发展为矮小患儿。由此可见,每年有那么多的儿童,由于矮小影响了他们的生命质量,也给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了精神负担。
小于胎龄儿和母亲孕期营养有关系吗?
孕母的营养状况与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关系非常密切。如母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胎儿体格的生长发育,还对其智力发展有不利影响。年,菲律宾一项研究发现,营养良好的孕母所生低体重儿的发生率为3.2%,营养中等的孕母所生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1.0%,营养差的孕母所生低体重儿发生率为31.0%.上海儿科研究所发现25%的小于胎龄儿是由于孕母偏食、严重孕吐而少食,或因居住偏僻山区缺少营养造成。近年来,有关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如果小鼠怀孕期间的食物缺乏锌时,对胎鼠发育有严重影响,出生体重只有正常的一半。此研究提醒我们孕母的食物中如果缺乏锌,也可能是生产小于胎龄儿的原因。因此,为了预防生一个小于胎龄儿,母亲在孕期中,一定要重视合理均衡的营养。
小于胎龄儿的常见原因还有哪些?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积累和总结,以及实验研究,人们发现除了营养因素外,还有许多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原因。孕母身材矮小可能会导致小于胎龄儿。有研究发现,小于胎龄儿组母亲的身高平均为厘米,而正常新生儿组的母亲身高平均为厘米。多胎妊娠常常产生小于胎龄儿,双胞胎和三胞胎的个子较小。有时双胞胎中,一个体重正常,而另一个为小于胎龄儿。这可能是因胎盘供血不平衡所致,供血多的个子大,供血少的个子小。
慢性宫内缺氧也是引起小于胎龄儿的重要原因。如孕母28周前阴道流血,有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慢性心血管或肾脏疾病等,以及地处高原或吸烟(每日5支以上),均可使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慢性缺氧和营养不足,造成胎儿生长不良,出生时个子小。胎盘或脐带异常也影响胎儿生长。胎儿营养和氧气由胎盘和脐带血液供应,如果胎盘有血管瘤、小胎盘或胎盘发育不良,胎盘血管阻塞,脐带血管异常,子宫血流量不足等均可影响营养和供氧而导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宫内感染是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另一重要原因。病原体从孕母经子宫颈或血流等渠道侵犯胎盘,引起炎症,进一步侵犯胚胎或胎儿,造成胎儿发育减慢和畸形。各种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孤儿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以及弓形虫(与犬和猫接触传染)等都可以引起小于胎龄儿。此外,某些染色体畸变、遗传和先天性疾病等也可使孩子出生时个子矮小。
如何预防小于胎龄儿身材矮小和智力低下?
小于胎龄儿出院以后,父母应如何促进他们加速生长,赶上正常同龄孩子,防止他们以后矮小和智力低下呢?
(1)加强营养和护理小儿出生后,年龄愈小身高增长愈快。正常婴儿在生后头6个月能增长18~19厘米,第一个月长6~7厘米。小于胎龄儿是由于宫内营养不良所致的瘦小,出生后如果营养充足,会比正常婴儿长得更快,此种现象称为“追赶生长”现象。这种追赶生长在头2年里是否充分,与孩子以后的个子是否矮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此时间内未能赶上正常水平,则至成年时身材较矮。生后营养对大脑的生长也非常重要。动物实验显示,在宫内营养不良而出生后营养丰富,大鼠的脑细胞只减少15%;在宫内营养不良且出生后继续营养不良的大鼠脑细胞减少60%.宫内营养充足而生后营养差的大鼠,脑细胞也减少15%.这充分说明生后营养和宫内营养同等重要。
婴儿出生后,加强喂养和护理,对预防矮小和智力低下更为重要。小于胎龄儿吃奶量相对要多一些,只要孩子的胃肠能接受,应尽量多吃奶,每千克体重要获得的热能比正常儿多1/5~1/3.只有吃得多才能长得快,弥补胎儿期的营养不足。母乳是最理想的食品,容易消化吸收,且有天然的免疫力作用,使婴儿少生病。
(2)锌的供应小于胎龄儿血锌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补锌有利于提高小儿的食欲,促进小儿的生长。从出生到6个月,每天补锌3毫克。如果用0.2%的硫酸锌,每天需6毫升(分2~3次口服)。
(3)婴儿按摩和体操有利于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使体重增长加快。父母给婴儿按摩,通过增加皮肤接触加强亲子交流,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
(4)早期教育从新生儿开始给予丰富的刺激如视、听和皮肤触觉等刺激,进行智能训练,以促进大脑发育,预防智力低下。
小于胎龄儿矮小儿童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吗?
小于胎龄儿的生长激素水平无论正常与否,用生长激素治疗都会有效。相关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目前认为,它的治疗效果肯定可以加快小于胎龄儿的生长。年,北欧和西欧报道有名小于胎龄儿接受生长激素治疗2年后,其生长速度增加约1倍。持续治疗4年后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骨龄不加快增长,说明不会影响小儿的生长潜力。
当前治疗方案中生长激素起始用量为每千克体重0.1~0.15单位,皮下注射,每天一次。开始治疗的年龄愈小,治疗的剂量愈大,则效果愈好。治疗可持续到身高达正常水平。
来源协和矮小科普平台
一附院内分泌科诊疗特色之一
生长发育亚专业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自年开展生长发育亚专业专科门诊,是张家口地区开展生长发育疾病诊治最早的单位和科室。科室有针对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就诊流程和诊治规范,诊断技术先进,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的设备齐全,可以检测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维生素D等水平;可以进行生长激素兴奋试验、性激素激发试验;可以进行骨龄测定、垂体核磁、性腺超声等检查;对疑难患儿可以进行基因测序和染色体检查。目前在在我院内分泌科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并且得到明确诊断和治疗的疾病种类包括: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Turner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神经纤维瘤病、Prade-Willi综合征、性早熟、鞍区肿瘤、青春发育延迟、性腺功能减退等。年全年因生长发育住院患者80例,平均月门诊量50人,帮助50多位患儿实现长高愿望,年生长发育门诊量日益攀升,疾病种类更加多样化,我们将会继续为帮助张家口地区的患儿们解决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而努力前行。专家介绍:
许峥嵘,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内分泌科副主任。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医师分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青少年内分泌与代谢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年晋升为副教授。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负责张家口市唯一的生长发育门诊。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项目负责人完成张家口市科技局科研课题2项,目前在研河北省卫计委课题1项、张家口市科技局课题1项。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和周四全天内分泌科专家门诊,每周六上午生长发育门诊。联系手机: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年独立门诊,年独立病房,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张家口市内分泌代谢专业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张家口市唯一具有内科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GCP)备案专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河北省罕见病成员单位,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6.71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内分泌科联系-12
一附院内分泌科团队与好大夫在线联合推出内分泌代谢疾病网上诊室服务!
部分医师联系方式如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dejiexix.com/lxsh/9899.html